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短板

2022-10-18 16:03 来源:网络 阅读量:5636   
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短板

一段时间以来,工业互联网作为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基础设施,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极大地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。这种面向未来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新形式,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因此,如何加强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。

做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,需要明确工业互联网的特点。不难发现,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一项长期、艰巨、复杂的系统工程,广泛连接着各类组织和个人,包括制造商、供应商、经销商、政府、服务商、社会组织和用户。这种组织形态以数据贯穿价值创造的全过程,实现共生、再生、共长,最终超越产业组织的范畴,为更广泛的社会系统创造新的价值循环,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范式。可以说,工业互联网具有场景创新、技术融合、丰富协作的显著特征,对连接能力、数据能力、技术落地能力要求很高。归根结底,将这些特征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应用,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密切相关。

鉴于此,需要从政府、行业、企业多角度采取措施,补齐工业互联网人才短板。

从政府的角度来说,首先要判断区域内现有的人才储备与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匹配程度,分层次、分类别引进和培养人才。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,政府将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作为新的发展方向。在着力推动区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前,需要对区域本身的人才基础和人才规划进行评估,看是否能适应数字化转型。目前,大多数地区的人才仍然不具备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技能组合,难以满足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。判断区域内现有人才储备与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匹配度后,就可以识别出自己在区域内的人才短板。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,提出符合人才需求的引进和培养政策,增强区域人才吸引力。

从产业的角度来看,要加快产学研协同培养共性人才。培养新型技术人才,需要整合内外资源,整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,建立知识和经验共享平台。在这些方面,行业具有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和共性技术人才培养平台的天然优势。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、科技园等。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需求发挥应有的作用。以工业机器人领域为例,需要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,共同培养具有机器人领域编程、安装、调试技能的应用型人才。

从企业的角度,要有人才意识,全力加强人才培养,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。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,不仅仅是设备、系统、数据模型的引入,更是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和过程。在生产层面,要培养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;在应用层面,要培养既懂生产运营,又懂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的人才;在业务层面,需要培养具有战略思维,精通数字分析的生产、运营和应用的战略人才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